Search
Close this search box.

【Oh!爸媽】IB connect英國學府 萬試萬靈?

UK chitchat

article-no819_cover

香港2009年推行新學制之後,兼辦IB課程的學校大增,
IB被視為讀唔掂DSE的「跳船」首選,
有人未了解清楚就覺得讀IB有著數,利弊在前文已經講過,
今次講講IB的升學前景。

先講本地,2017年,香港八間資助大學取錄5,
603位非聯招(Non-Jupas)學生,
接近一半是持有非本地學歷(主要是IB或GCE A-Level)的香港人。以香港大學、中文大學兩大的「神科」
醫學士為例,2017年取錄的Non-
Jupas新生分別高達2成半及4成,比例上固然吸引,
但我們不要被比例蒙騙,分數也是重點。

以中大內外全科醫學士為例,當年取錄的大部分Non-
Jupas都是持IB學歷,有60人,收生成績中位數,
是接近45滿分的43分。又回到老問題:「精英制」,
人讀IB你讀IB,你必須考到咁上下高分,才稱得上真正有選擇,
尤其當你劍指的是醫學、法律、精算等「神科」的話。

放眼英國,IB跟GCE A-Level學歷同樣透過UCAS報大學,
玩法是不同學歷成績,都會轉換成UCAS Tariff Point,放在同一天秤上比較權衡。在英國,
AL仍然是大學入學門檻的benchmark,
繼而主導各類職場的就業要求。

利用IB成績在英國升學,亦同樣有辣有唔辣。
IB某程度上有升學優勢,這一點早獲多間名校認證,
Cambridge前收生總監Dr Geoff Parks認為尤其在考慮borderline學生時,
IB會比AL「跑出」;Oxford傳訊總監Julia Paolitto就覺得IB學生整體上根基較好,
涉獵多個範疇人文學科,但若然講到特定數學、科學或工科,
專攻有關科目的AL學生就比較佔優。

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收生總監Roderick Smith曾經大讚IB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強,
加上IB選科組合要求文理兼備,做到真正「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re able to write, while arts students are numerate」,但缺點是學生對特定學科的知識不夠深度,
這方面意見跟Julia相似。

其次,英國大學對AL成績的要求相對穩定,
但對於IB成績的要求差異比較大。舉例,同屬Russell Group的University of Birmingham、UCL,
兩校平均AL入學門檻一樣是AAB,
前者IB平均入學要求是32分,但後者就要36分;
又例如Loughborough University、University of Leicester,平均AL入學要求同樣為ABB,
但前者IB門檻平均要34分,後者則為31分。

雖然用IB成績考英國大學,的確比AL存在更多不穩定性,
但IB仍然是極具競爭力的學歷。假如小朋友適合讀IB,
但並非當中最叻、最精英,稍為落後(考到30分至35分)
的仍有大把選擇,英國二、三線大學中有不少值得考慮:
University of Liverpool、University of Surrey或者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等。

長氣講多次,讀唔讀IB,除咗計較升學有冇著數,
最重要仍然是學生個性、喜好、學科志向,是否能夠同IB curriculm真正connect。
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