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工作及對教育理念的關係,先利申,我偏向亦首選英國私立學校,如各位家長朋友想探討公立學校,我們下一篇再詳細討論。今日主要想講私立學校。
早前飛英國,與英國校長們見過面、交流一下,順道了解英國家長的教育理念。他亦在工作上認識英國各種Senior School、中學校長或招生官,每年都幫助過不少學生考到理想的中學,最重要是,他又會如何為自己的小朋友揀學校?
校長亦坦言,英國只有約7%的人口有能力有資源就讀私立學校,故私立學校不論資源上、師資上優良絕對優質,亦有條件做到小班教學。
不過「好」及「極好」也好,並不是每一間都適合,尤其是香港讀書以目標為本,大部分家長Target的名牌學校,大多以學術成績行先,學術以外範圍亦不一定出眾。
Eton、Harrow、Charterhouse、Radley、Shrewsbury,世界知名,香港家長早已熟稔,名氣十足,又不代表管理妥當,譬如,這些學校之中,有一間是我們校長開會常常提到的 What not to do。
校長亦講,伊頓公學和哈羅公學一定是名氣最大、最響亮的學校,以他的能力,應該能夠幫兒子考入,之不過未必最適合他的兒子。英國教育最引人入勝在於啟發,尊重小朋友性格、充分發揮天份。作為校長的他會細心留意子女性格。
何謂一間好的學校?要看學校是否適合小朋友的性格、特質和興趣,還要看學校好是哪些範疇內。
例如伊頓公學,還是相當傳統,學校上上下下的教職員對辦學理念和教育方式很有一套,比較old-school和traditional。入讀的學生不乏王室貴族、王子、富豪,學生「非富則貴」,屬「貴族學校」。做父母的又未必想子女在一個充滿富二代、上流社會人士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,亦不想子女將來以為自己身於「貴族」,畢業後目標為子承父業。
英國前首相Rishi Sunak畢業於英國名校Winchester,繼而考入牛津大學就讀神科 PPE,理應是精英中的精英,但一眾民調顯示選民最討厭的竟然就是他極為離地的出生,覺得他不懂民間疾苦。
伊頓公學未必是他為兒子選校的首選。
至於哈羅公學。校長認為它是一間很陽光、sporty的North London School,學生醒目得來又sociable。
不過,回歸現實,能否考入就要看看入學試達標與否、性格是否已很突出。若DNA真的是naturally fit in的,例如他很喜歡運動,天生體育細胞特別強勁,打cricket、polo、rugby甚至rowing也難不倒他的,校長認為絕對值得一試,可能真的適合。

但當然花光所有心機,補習操卷強求、催谷過度,有機會適得其反,反令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,失去了學習的憧憬。
除了伊頓和哈羅公學之外,校長和我分享了他個人的心水:Repton School。
非常全面,不論是運動、音樂、藝術,學生也樣樣精通,英國家長欣賞。
前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、前劍橋大學校長 Arthur James Mason母校,作為450年歷史的老牌學校,孕育過不少各界精英。學校位於英格蘭中部Derbyshire,校園被Village包圍,連教職員都居於Repton內,學校校園環境樸實貼地,收生要求亦很合理 。
學校做到全人發展,每個學生需要參與運動項目,八成代表學校出賽,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得肯定和自信,而學校的訓練也有目共睹,特別是游泳、曲棍球,不少學生更代表英國參加奧運。
現任校長Mark Semmence曾涉足國際體育賽事,充滿幹勁和眼光,而學校亦投放不少資源逐步轉型,例如3G足球場,培養更多的精英足球運動員,由前考文垂城的職業球員擔任足球技術總監。

新舊共存,良好的傳統亦有保留,包括罕有的house dining。Repton的寄宿文化濃厚,目前約有七成學生寄宿,每日三餐都在宿舍與宿友一同「開飯」;英國的教育非常著重溝通技巧、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,例如在課堂上,教師重視同學之間的小組討論,甚至辯論。
在一個講求思考的教育環境下,同學仔亦可以brainstorm出不同的idea,甚至challenge對方,在朋輩身上學習,同樣為英國教育的精髓。